2006年-2011年科技成果奖
序号 | 成果名称 | 年份 | 颁奖单位/类别 | 等级 | 获奖人 |
1 | 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| 2011 | 国家技术发明奖 | 一等 | 尤肖虎、高西奇、赵春明、潘志文等 |
2 | 微波段超材料对电磁波的调控研究 | 2011 |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| 一等 | 崔铁军、蒋卫祥、程强、马慧锋等 |
3 | XXX | 2011 | 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方世良等 |
4 | XXX | 2011 | 军队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太阳成集团tyc9728(参与) |
5 | 无线多制式信号合路器研发及应用 | 2010 |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沈连丰等(参与) |
6 | XXX | 2010 | 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陈励军等(参与) |
7 | 宽带多载波普适MIMO传输与迭代接收技术 | 2009 |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 | 一等 | 尤肖虎、高西奇、赵春明、潘志文、王闻今、江彬 |
8 | 基于面部表情和情感语音的儿童情绪能力分析与分类的研究 | 2009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邹采荣、赵力、余华、罗琳、郑文明 |
9 | 基于智能计算的仪表测试与计量技术 | 2009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裴文江、王开等(参与) |
10 | 宽带移动通信射频、天线与分集技术 | 2008 | 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洪伟、周健义、王海明、蒯振起、赵嘉宁、杨广琦、张念祖、余晨、张慧 |
11 | 情感特征分析与识别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| 2008 |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| 二等 | 邹采荣、赵力、郑文明、何良华、罗琳 |
12 | 微纳CMOS在片无源器件(电感元件)的模型和参数提取 | 2008 | 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黄风义、陆静学、姜楠 |
13 | 进化计算与进化神经网络的理论及应用 | 2007 |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| 二等 | 裴文江、徐琴珍(参与) |
14 | XXX | 2007 | 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陆佶人、方世良、陈励军、罗昕炜、毛卫宁(合作) |
15 | 射频\超高速与光电集成电路无生产线设计平台 | 2006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王志功、李智群、冯军、朱恩、宋其丰、孟桥、陈志恒 |
16 | 小波与滤波器组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| 2006 |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| 二等 | 高西奇、何振亚、邹采荣 |
17 | XXX | 2006 | 公安部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陈晓曙等(合作) |
18 | 基于WPAN的短距离无线接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| 2005 |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沈连丰、叶芝慧、宋铁成、夏玮玮、胡静、张锡昌、黄忠虎、徐平平、朱晓荣、刘彤 |
19 | 公共无线局域网安全体系及产业化 | 2005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裴文江、胡爱群、杨晓辉、宋宇波、陈立全 |
20 | 低功率无线接入系列设备的研制及产业化 | 2004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沈连丰、宋铁成、叶芝慧、夏玮玮、施荣、张宏泽、刘彤、蔡洪涛、徐平平 |
21 | 基于多径能量窗的CDMA移动通信接收技术 | 2004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尤肖虎、赵春明、蒋良成、程时昕、王玲、缪开济、傅学群、刘郁蓉、陈明 |
22 | 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 | 2003 | 科技部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尤肖虎、曹淑敏、王京、卫国、胡捍英、张平、杨峰义、李军、王志勤、赵春明 |
23 | 第三代移动通信射频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 | 2003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洪伟、朱晓维、周健义、刘进、蒋伟、蒋芹、田玲、王海明、严蘋蘋 |
24 | XXX | 2003 | 国防科技委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方世良 |
25 | 基于Bluetooth技术的无线接入系统 | 2003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沈连丰、宋铁成、徐平平、胡静、宋扬 |
26 | 混沌神经信息处理的几个重要问题研究 | 2002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何振亚、裴文江、张毅锋、蔚承建、杨绿溪 |
27 | 10千兆比特/秒0.25微米CMOS1:4分接器 | 2002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王志功、冯军、田磊、陈海涛、陆建华 |
28 | XXX | 2002 | 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技术奖 | 三等 | 曹秀英、李新张、朱静宁、张荣、邵晓峰、黄莹、阳志华、候海英、郑国敏 |
尤肖虎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“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”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